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 TEL:0898-88264887 13907600722


SAS生存手册:

前行、水路


团队前进

应有效地组织好团队,不可散漫拖拉。形式应固定,不要随意组合,这会易于发现有无掉队者,便于帮助遇困者。在白天出发之前,简便讨论一下行动路线、可能障碍和某些特殊情况的处理。

◆分工负责◆

一人负责侦察,选择最佳路线,避开死道、松动的岩石等,同时还应能找到通过下坡的最好的路。

另有一人负责进一步落实侦察结果,还应预先通知大家绕开碍物,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等。其他人应经常替换他们。因为引路者的工作尤其辛苦。

其余的人应注意搜寻可食性植物及其果实。每个成员都应负责注意至少后面一名不会掉队。有些人应负责有规律地检查装备,特别是在趟越河流或通过极其险峻之地时,领队注意每个成员的状况尤为重要。

至少应成队出行--恶劣天气下尤其要小心,如果你必须夜间前进,就不应随便分散。通常队列中前部成员会脱离队伍--后面的人会更注意向后观察掉队者。第一位侦察人员爬过障碍物,第二位注意观察他的指示,然后告知其余人相对较容易的路线--团队成员紧随其后,而第一位很可能不注意就会脱离队伍。如果大家都知道预定的目的地,而且沿途有许多明显的地形特征可以参照,即便紧急情况下相互失散,成员们也会知道如何重新聚集归队。

注意获得各种必需品,应随时留意沿途合适的庇身之地--如果天气突然变糟,可以撤回躲避一下。

行速、进程

大型团队可以先派遣出一支先遣小分队,负责探清路线,建起夜营地,为伤病员或体弱者作好接待准备等。能力强者多携带一些行李装备,随时准备帮助不胜力者。应为病弱者提供充分的护送以免他们遇到不便和困难。

领头者相对跟进者不要行进过快。在跨越障碍之后等一等,在再次行进之前确保每个成员都跟上了队伍。

最好能保持平均的行速--这样会相对更轻松,也能持续更久地跋涉。注意摆臂--尤其是在上下坡时更不应将手插在口袋里,否则会更易失去平衡而滑倒。

不时地休息,停下来坐下,看看每个人的情况如何。调整各自的负载以便更舒适一些,如果有必要可以重新打包。平均来说每行走30-45分钟,应休息10分钟,具体还应依地形和团队的实际情况来定。

在艰险之地行速应该降慢,反之加快。下坡时不要跨大步,这样会使身体运动节奏失调,更易于疲劳。

在艰险之地或上下坡,利用绳索有助于团队统一行动,帮助成员们更容易通过险象丛生的路程。在通过冰坡或山麓碎石地时,绳索会是很宝贵的装备。

也可利用上面打了许多普瑞斯克结的绳索来帮助老幼者,他们可以用普氏结联系在安全绳上。

每小时在预期路途中你可以行走3公里,上坡时允许步速为2公里。

夜行

在未知地域夜间行进会是非常危险的,但在紧急情况下很可能也是必须的--例如沙漠地区,夜间行进就会更舒服一些。

夜间很少会是漆黑一团,即使对人来说,室外夜视能力并非完全退化消失,然而由于不能清楚地看清物体,你会很容易偏离方向。指南针会相当有用,会帮助你消除这份恐惧。在树林中会比开阔地要更暗一些--因此应尽可能沿开阔地行进。

夜间观察物体最好观察它的边缘和轮廓,黑暗的中央部分很难看清。

一旦眼睛适应了黑暗,夜视能力会越来越强,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0-40分钟,但其后要避免亮光刺激,否则恢复这种能力又得相当长的时间。如果必须要用亮光,可以先捂住一只眼,这样至少可以保持这只眼的夜视能力不消退。再比如你需要查看地图时,用红色滤片覆在手电筒前面,会有助于你维持夜视能力。

黑暗中听觉会很有用--例如河中流水的声音,会告知它的流速,黑暗中草木的气息能够感觉到,相似的气味会有助于鉴别。

黑夜里应缓慢前进,重心前移之前应试探一下,如果是下坡可以拖着脚走。

山地、丛林跋涉

在山地和多山地区,最好沿高地行走--这样会更易于把握方向,也易于前行。河流两岸会有悬崖峭壁,河水差也会很大,河中石块圆滑,赤脚过河会相当困难。不要在水中浪费时间。 利用山嘴攀越山谷,到达脊岭。如果毫无遮蔽,夜间你还得回到下面野营和找水。沿着山嘴观望,你的视野会相当宽阔。

沿着穿越崇山峻岭的河流行走是没用的。可以先从山谷爬至a处,沿着山岭前行可以避开攀爬险峰。

在b点暂停,可以下山补充水,也可以提供庇身之所,不过不可避免地要露营在光秃秃的山岭上。

当心水的消耗以及自己逐渐衰退的精力,在耗尽它们之前要找好休息场所。如果你沿途可以找到露营地和水源,就没必要退到谷底了。这样不仅节省能量,山岭比谷底也会相对温和一些。小块冷空气通常会降入谷底。如果你带有水和宿营材料,可以直接在高地上寻找最佳露营点。

沿着山脊前行,直至河流变宽,山谷向外扩展延伸处降至宽阔的谷底,重新回到河流的边缘位点c。

◆险坡◆

在高原和山地地区,可能会遇着冰雪,即使没有冰雪覆盖,那些松软易崩的岩石、险峻的陡坡和悬崖峭壁在前行中也可能必须要通过,尽管这会相当危险。

通过险坡时采用之字形路线。在你变换方向时,用上坡的脚法,这样可以避免双腿交叉,不会失去平衡。在攀爬险坡起步时双膝紧靠--这可让腿部肌肉更轻松一些。

下坡时,双膝弯曲,尽可能沿直线下来--如果你的速度变得太快,应坐下来暂停一下。避开松软的山麓碎石。但如果必须通过,下坡时脚跟着地下踏,身体后仰会有好处。在重心移动前要确定落脚点是否可靠,不要直接踏在险坡的岩石或圆木上,它们可能会发生移动。

对于有经验者来说,从松软之地向下时可跳跃行走- -后脚跟着地向前滑动--前提是下面没有突然的断层或落差。双脚平行,双肩张开,使自己平稳地滑行。当你速度增加时,脚下灰尘会扬起,你会逐渐失去控制跳起来,重新开始。如果山坡太险,放弃这种方法--沿绳滑下法是个解决之道。

◆丛林跋涉◆

在藏密的丛林中,如果原来没有路,你得砍出一条道来。注意砍伐时让树木倒向路的两旁。不要留下尖桩,如果有人倒下去或踩在上面,锋利的竹桩甚至会致人死命,各种藤本植物通常也可砍断,留出一条路来。

丛林草木经常会有许多棘刺,你得小心躲闪,避开周围的植物。忽略它们勇往直前只会变得更糟。各种攀缘种棕榈,例如马来人称之为“等一会”的植物,腋处着生鱼钩状的倒刺。不要强忍着撕开“等一会”藤林--会让你遍体鳞伤。不久你就会知道它的鼎鼎大名的由来!

将脚部包裹保护好,免被棘刺伤和被毒蛇和沙蚕咬中。不时停下来除去寄生者。超过一小时,咬附在皮肤上的沙蚕就会引起感染。

水路

如果河流足够宽广可以航行,漂流会比沿着河岸走更容易,进程更快一些。长期野外生活的生存者可能会有制作独木舟的经验--把一截粗装树干中央部分烧空,或者在上面钉牢桦树皮或兽皮柳木构架,也可以仿制古欧洲人建造的那些用芦苇扎成的漂艇。

要想造得很好,经得起波浪的敲打,不会是那么容易的,即便在制造它们作为传统手艺的群落中,也还是需要专门的手艺人。

◆筏◆

对于幸存者来说,建造木筏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。即使材料不是很好,也不会轻易倾覆。在出征之前,每只浮艇和木筏都应在宿营地附近的安全水域进行充分的试航。

尤其在丛林地区,季风性的河水会让你感到借筏漂流是完全可行的,你也可以弄到足够的船木或理想的竹林,也可以用连根拔除的树木,它会结实坚固,不会腐坏,如果你必须砍伐船木,可选择那些倾斜的树木,会容易一些。顶端有死枝的树干通常仍很结实,可用来扎筏。

可选用油桶或其他漂浮物支撑木筏漂浮。如果找不到坚实的船木,一块防水帆布或其他防水材料也可以用作柳木船上的运载工具。在后面过河漂流装备中会进一步介绍。

不要用轻薄脆弱的木筏在任何水域中碰运气。在崇山峻岭之中的河水流速通常很快,只有真正坚固耐牢的结构才能幸免于难。在下游宽阔的河面如果木筏散了架,你必须游很远才能到达岸边。

借筏前行

将所有的装备系牢在筏上。确信没有物品在晃动中会荡出筏外。

筏上所有成员腰部都要系上安全绳,把安全绳系牢在筏的安全线上。

◇竹筏◇

单层竹筏可能无法支撑你的重量,或者过长难以操纵,所以最好制成双层竹筏。将粗壮的竹杆砍成三米长的一段,两端与中央分别钻孔,利用坚韧的树棍穿过竹孔,再用藤条把每根竹杆与树棍绑牢。双层竹排间更要相互压紧,绑结实。

◇夹筏◇

制作最迅速的一种。圆木作筏身,用四根足够长度的厚实木棍,分别在圆木丙端将其固定成木排。

◇舵筏◇

为了便于掌握木筏前行方向,用一根长篙,前端绑牢一片舵板,长篙绑在木筏尾端固定交叉成“A”字形的构架上。构架底部钉入筏身圆木上已钻好的孔洞中,顶端分别用绳索拉紧,系牢在筏上。

救生索应长短适宜,既允许你自由运动,又不至于因为过长而使你落入水中。在急速穿越水流湍急、落差很大的狭窄险滩时,安全索最好解开。如果木筏失去控制,冲向极其危险的水域,还是果断放弃,游向河岸为妥。

狭窄水域中,用篙撑可能是控制木筏的最佳方法。最好有两根撑篙--一人在前,一人在后,互成对角线,共同掌握航行方向。

如果求生者队伍庞大,会用上好几个木筏。首筏必须是最强的,上面不负载装备和给养。它可以作为前哨,观察和探索最佳前进路线,并对潜在的危险及时发出预警。前行时如果不得不放弃首筏,也不至于损失多少装备。

飞瀑与湍流总是在尚未到达前,先闻其声。空气中也会有飞溅的水雾预示。不能确定河流是否安全时,应紧靠岸边浅滩能动行;或者系泊木筏,沿岸步行勘察。

前方面临一段险滩时,可让人员与装备脱离木筏上岸。一部分人员在下游作好接应,木筏自由向下游漂去,通过险滩。到了下游木筏也许要重新整修,但至少人员都会安然无恙,装备也无大的损失。

切记:漂流只能在白天进行,黑夜里绝不要冒险。夜间应将木筏系牢停泊--早晨醒来时要确保仍在那里。在远离水边的高地上暂时露营。

泥沼地、过河

◆泥沼地◆

如果你不可避免要穿越沼泽地带,尽量把落脚点选在簇生草木上。陷入泥沼时,别试图向上跳,应迅速采取俯泳姿势,靠向牢固地点。身体贴着地表展开,可以将体重的垂受面积大大增加。

◆穿越河流◆

河流上游通常水流湍急,河道狭窄。两岸可能陡峭崎岖、怪石林立,不过一般还是能够找到适于渡河的地点的。河道较窄的上游,趟水过河也许可行--但首先要用撑竿试一试河水的深浅。可能会有落脚的岩石,也可人为地放置石块,帮助自己趟过河去。

团队探险时,部分人可能能够直接跳越狭窄的河谷,或者利用岩石穿过溪流,但如果还有许多人做不到,意义还是不大。从圆滑的岩石上摔倒很容易扭伤脚踝。

河流三角湾处通常波涛汹涌,河面也很宽,有些河流甚至会受潮汐影响,不要在其处穿越。除非有木筏或浮艇,要不还是向上游前进,寻找适合穿越的河段。

在阔河面,尤其是靠近入海口处,即便拥有木筏与浮艇,也不要轻易穿越。很可能会被河水冲走。离理想的彼岸越来越远。不过这也得根据实际情况--水流和风浪对航行的影响程度而定。

如果水温过低,不要轻易做出趟过河去的决定,这很可能会被证明是致命的错误。可以制作木筏,当你到达彼岸时,只是湿了双脚,可以及时生火烘干。或者河水很浅,仅会弄湿鞋袜时,你才可以考虑趟水过河。

◆趟水过河◆

即便河流相当宽广,也会有相对狭窄的某段河道,适合趟过河去。但决不要低估了难度。砍一根木棍,以帮助你维持平衡,直接面对水流方向穿过河,这样会减少被河水冲走的可能。将裤腿卷起,高出水面,可以减少阻力;或者直接脱下来。穿上靴子会比光脚更易于控制平衡。解开背包的腰绳,当你滑倒很危险时,立即挣脱它。但不要放弃背包,它肯定能够漂浮,可以帮助你顺利游向岸边。

背对彼岸,身体与河道有一个倾斜角,水流会帮助你向对岸移动。步距不可过大,应拖着脚走。用棍棒试探河水深浅,探测落脚点是否可靠。

◆团队趟河◆

团队成员集体趟水过河时,应由能力最强者领队,大家沿线依次前行。后者抓住前者腰部衣物,慢慢向前移动,尽可能减少水流的阻力。

另外,所有队员可以手拉手排成一列,共同抓住一根长篙或棍木以保持队列,可以面对着河岸向前移动。只有第一位成员身侧直接阻挡水流,减少了水对集体的阻力。集体也为每个成员提供了平衡保证。

警告:当心潜没在水下的树枝,一不小心就会给绊住,失去平衡或扭伤了关节。

当你顺着水流前行时也许注意不到水流的力度。但是当你与障碍物相抗争时,水流会成为束缚你的阻碍者。

※研究水流※

河面上水流的运动能提供许多有关水底的信息。水下有岩石或其他物体阻碍时,水流会形成“V”字形纹。

某处波纹总是凸起,表明水底常有巨砾或圆石,使是水流向上偏斜。

靠近水面的水下障碍物会在其下游产生旋涡。如果一块巨型圆石挡在向下倾斜的河床上,这些涡流会产生强有力的回旋,将下游的物体包括游泳者吸住- -它们是相当危险的。

其它过河方法

◆利用绳索趟河◆

如果有绳索帮助,趟水过河会更加安全--但是环状绳索应有三倍于河宽的长度。团队成员也不能少于三人。两人在两端拉紧绳索,第三人拉眷绳索过河,遇到危险时,可以迅速被拖上岸。

能力最强者第一个过河。过河者将自身安全绳系在绳索上。其他二人在其过河时控制绳索的安全,如果过河者滑倒,可以在另两人帮助下控制住局势。

第一位过河者到达对岸后,解开安全绳,握紧绳索,成为绳索控制者,第二位过河者不再控制绳索,而是同第一位过河时一样,利用安全绳控制在绳索上,在两岸的两人控制下,开始过河。这种方式运送多少人都可以。

第二位上岸后,第三位系上安全绳,在前两位的控制下过河。其中第一位承重力量最大,第二位随时作好应付意外情况的准备。

◆危险的河流◆

除非别无他法,否则不要轻易下水。要仔细选择

正确的泅渡地点。
□避开难以攀爬的陡峭河岸。
□避开水中障碍物。
□外湾上水流最急,而且此处陡峭险峻的河岸也会使登岸成为泡影。
□寻找相对平缓的水域--鹅卵石河滩处可能最适合趟水过河。
◆游过岸去◆

如果你不会游泳,就别作尝试了--依靠他人用某种漂浮物帮你过河会更安全有效。即使你是能力最强的游泳爱好者,漂浮物也会大有帮助。游泳时不要穿外衣。下水后,衣服是无保温作用的--过河后,穿上干衣服则可以保暖。

确保对岸有适合的上岸之地。如果没有沙滩,你会需要支持物帮助自己上岸--但要避免与水中树枝纠缠,很可能会被它们困住。要考虑到水流会把你带到斜对岸下游的某个地点,应在上游的适当地点下水。最好多估计一段,可以在水中调整好,以便登上选定的上岸地点。

观察流水中漂移的浮木,估计水流的速度与力度。研究水面上形成的涡流及其下方隐蔽的障碍物。

在水中遇到水藻时,用棍杆拔开通道。开路的善泳者拔开一条道后,其他人可以随之依次通过。

◆利用漂浮物过河◆

油箱、塑料瓶、圆木--任何能够漂浮的物品都可加以利用。也可用衣物填充防水袋,里面留下充足的空气空间,系住袋口,打折后再系紧,可用来帮助漂游。趴在漂浮物上,双腿游动,向前推进。

若有防水布也可以利用。用嫩树枝和稻草堆积在布中央,以便产生更多的充气空间,再在上面堆上衣物和轻巧装备,水布四角紧紧拉紧,捆扎严实。